
归根结底一句话:权衡了成本和收益后,发现吃饭不划算,也就仅仅只把礼随了,不吃饭。
在我们传统文化中,参加婚礼是一件喜庆的事情,很多人都说参加婚礼可以沾沾喜气,给自己带来好运。一些长辈和朋友还要给新人随礼表示祝福,同样的,聚在一起在婚宴上吃个饭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近年来,不论是我个人的婚礼,还是参加其他亲朋好友的婚礼,有些人的“心意”早早就到了,但是在婚宴上却没有见到他们,包括我参加别人婚礼也是,很多一部分都是不吃饭的。这里面如果分析原因的话,我结合我个人婚礼的情况,总结出了几个原因:
1.假期值班的亲戚
我结婚的时间是5.1日,是法定假期,按说大人学生应该都有空,但是我家有几位亲戚,工作岗位职责有的是在假期要值班、或是工作内容要求节假日也要上班(医院医生),有一部分不好请假的亲戚,当天就没有来参加婚礼,自然也没有吃饭。
不过请柬早早发出后,他们知道当天不能过来,大部分都是提前两三天,在晚上就来到我家,表明原因不能过来帮忙,希望我们理解,同时作为长辈也给我们留下了他们的“心意”。
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因为岗位职责要求他们不能擅离职守,婚礼当天不来吃饭是正常的。
2.路途较远未赶过来的同学
我的大学是在外地上的,因为路程、时间安排,总有一部分同学不能如期按时过来。
往深了说,路途较远,不论是开车还是坐高铁过来,仅仅为见个面随个礼,这个成本其实不低。我和我感情比较好的同学也都不见外,也劝他们如果时间紧张就算了,虽然毕业后见面逐渐减少,但是不妨碍感情变淡。
3.曾经参加婚礼未吃饭的朋友
一些高中同学或是朋友,在不同单位工作后,联系上逐渐减少,虽有同学、朋友的身份,但是感情其实一般,在他们举办婚礼时,我随了礼但没有吃饭。反过来,等到我举办婚礼时,他们也是用各种渠道把我之前的“心意”给表示了回来,当天并没有过来吃饭。
4.亲朋好友中做生意的人
我的家族中,有一些长辈或者哥哥们是做生意的,有的常年不在本地,有的在本地也很忙,他们也是没有时间来吃饭的,在我婚礼当天,几个在本地做生意的亲戚也是来到我家,和我爸妈、岳母岳母、我、我老婆、寒暄几句,表达心意后,也没吃饭就离开了。
综上分析,这些因为各种原因只随礼不吃饭的亲朋好友,有的是真忙时间紧迫抽不开身,有的是感情一般,我和我家人都能理解。
小时候大家生活不富裕,参加婚宴对我们小孩子来说,可以大吃一顿,解解馋。
现在已经没有那种感觉了,在家吃也能比婚宴上吃得好,尤其是我们这里婚宴有些敬酒环节,繁琐还浪费,很多人不堪压力,感觉还是在家吃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