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相(? -公元前59年)字弱翁,济阴定陶(今定陶县东王店乡魏相同村)人。西 汉时期有名的政治家,宣帝朝“中兴”期间第一任丞相。
进言宣帝抑制霍氏
魏相少年时因精通《易经》被举为贤良,昭帝年间历任茂陵令、河南太守,在任时抑 制豪强,扶持小民,甚有政声。丞相田千秋的儿子当时在河南当武库令,田千秋死后,他 惧怕魏相执法严厉,竟弃官归家。当时霍光执政,认为魏相因为田千秋死斥逐他的儿子,对 他颇为不满。不久就有人揣摩上意,告魏相残杀无辜,河南吏民万人为魏相请罪,霍光不 许,将其下狱,后来遇到大赦才得放出。
至霍光死,魏相于是上书告霍氏骄纵不法,请宣帝裁夺其权势,正中宣帝下怀。于是 宣帝引魏相给事宫中,日夜商讨抑制霍氏的办法。霍光子孙尚且茫然不知,每天以纵酒行 乐为务。霍光妻倒颇有见识,告诫他们说:“现魏相给事宫中,如果他进一谗言,你等能自 救么?”
汉初制度,吏民百官上书言事都是一式两封,其一为副封,是给尚书或者领尚书事者 先看的,如果他觉得不值得上达就可压下不报。到霍光领尚书事,先行批阅奏章再送达皇 帝,以此专断朝政。反对意见则无由上达,桑弘羊等上书告发霍光,就只敢选择霍光休假 日将奏章递上。霍光死后,霍山、霍禹并领尚书事,也是看见有说霍氏不好的奏章,就摒 去不奏。魏相建议宣帝,令吏民百官可奏“封事”,不经过领尚书事的霍山、霍禹,直接由 宦官取出转交皇帝拆阅,以此来削弱霍氏手中权柄。又尽用外戚许氏王氏代替霍氏为禁军 将领,总统禁军的卫尉也改用小心怕事的张安世代替霍光女婿范明友。霍氏权势日益削减, 深恨魏相,后来霍家奴与魏家奴相争,霍家奴竟闯入魏相官署闹事。宣帝则对魏相日加信 赖,倚为左右臂。
当时的丞相韦贤为霍光执政时所任命,是个老儒生,没多少才能,仅仅因为教授过昭 帝几天《诗经》就和前任蔡义一样被霍光以“为人主师者当为丞相”的理由立为丞相。至 此见魏相宠任,韦贤就知趣地以老病为由请辞,宣帝也顺水推舟,同意其去职归家,改以 魏相为丞相。西汉丞相生前退休,韦贤是第一个。
魏相为相一年而霍氏以谋反族诛,牵连千家,霍光旧时所重用者也被魏相一一黜退, 杜延年时为太仆,魏相奏其为官多有不法情事,遣官吏查办,只查到官马死掉不少及奴婢 缺衣乏食两条,杜延年最终还是因此免职。
宣帝鉴于霍光专断,自诛灭霍氏,权不任下,以至五日一听事。政归于天子,中尚书 宦官外戚也因近幸日益权重,而相权则实轻。魏相为相九年,因为在宣帝诛灭霍氏一事上 立有大功,所以为宣帝亲信,进言常常被采纳。其治政以守法不失为要,以为“方今唯在 务行故事而已”,这点颇类似曹参,但宽和不及曹参。魏相性格刚强尚武,官属不带刀剑者 不见,以致官属往往借刀剑以入见言事,又治狱严苛,能吏赵广汉治京兆为汉兴以来第一, 因涉嫌滥杀无辜为魏相所调查,赵广汉以魏相夫人杀奴婢事反威胁魏相,最终赵广汉以“不 道”的罪名被诛死;掾使陈平等人告发中尚书,也涉嫌威胁当事人,被定罪为“不敬”,长 史以下全部处死,或受腐刑。
魏相死于神爵三年,谥为宪侯。
魏相和宣帝外戚的关系
虽然《汉书》本着“为贤者讳”的传统在这个问题上遮遮掩掩,但还是很容易看出端 倪。魏相最初进言宣帝抑制霍氏,两次上言都是通过平恩侯许广汉的渠道。当了丞相,许 广汉办寿筵,儒生盖宽饶因为许广汉原是个宦官看不起他,去得很晚,去了也不喝酒,说: “不要劝我喝,我喝醉就会发狂乱说话。”魏相就从旁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次公醒而狂, 何必酒也。”元康年间在对待匈奴的政策上魏相和赵充国等发生了分歧,他又建议宣帝去咨 询“平昌侯、乐昌侯、平恩侯”三人的意见(平昌侯王无故、乐昌侯王武都是宣帝舅舅,平 恩侯许广汉是宣帝舅子)。丞相和外家关系紧密,这和宣帝年间许史王三家外戚势力急剧扩 充不能说一点联系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