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到底是谁

三皇五帝”到底是谁,详细的解释,最早见于《史记》,虽然比《史记》更早的《周官》和《吕氏春秋》都有关于三皇五帝的文字,但却都没有说明三皇五帝到底都是哪三皇哪五帝,所以现在我们搜索任何一个百科词条,上面都写着“三皇五帝”最早见于《史记》,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史记》最早对“三皇五帝”进行了解释。

《史记》中记载,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就和大臣们商量自己的称号,李斯等人就说:古时候有,有地皇,还有泰皇,其中泰皇最为尊崇,所以建议您就叫泰皇吧?秦始皇考虑一下回答说:去掉这个“泰”字,再取上古时期的“帝”号,合起来就叫“皇帝”吧!于是,就有了皇帝这个称号。

三皇五帝

按照《史记》的这一说法,三皇,就是指、地皇,还有泰皇。但是,到了东汉的时候,三皇还有另外一种解释,东汉时期的《太平经》崇尚“天地人三统论”,所以“三皇”就变成了、地皇,还有人皇。

受此影响,唐代的《三皇经》和南宋的《路史》,都采用了这一说法,《路史》中更是言之凿凿:、地皇、人皇,开治各二万八千岁。那么在《三字经》当中,对三皇的解释,分别是伏羲、神农和黄帝,所以,三皇到底是谁,有多种解释,但在后世通常都采用“地皇和人皇”的说法。

三皇五帝

根据史籍资料,三皇,是指地皇还有泰皇,或者把泰皇换皇,那么“五帝”又分别是哪五帝呢?

按照周朝的礼制,在祭祀的时候,要分别向东南西北中跪拜,因为这五个方位、分别都有一位天神,这五个天神被称为五方天帝,他们分别又对应金木水火土,这就是传说中最早的五帝。

不过,此时的五帝、还只是一种概念而已,并没有对应的人物,直到战国时期之后,人们才根据一些历史人物的特点,将他们一一对应五帝之名。《史记》中记载的五帝,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三皇五帝

其中,黄帝是五帝之首,被尊为“人文初祖”,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同样是上古部落的首领;帝喾,根据司马迁的说法,是黄帝的曾孙;接下来的尧,则是帝喾的儿子,五帝最后的这个舜,总算和黄帝一家没什么关系了,舜的部落首领是尧禅位给他的。

那么司马迁的《史记》,就是从黄帝开始写起,因为他认为在黄帝之前的历史,太过于久远,没有足够的史料来佐证,所以,“三皇五帝”的“三皇”只能被当成传说,而“五帝”,则有对应的历史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