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责任心怎么塑造 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常见有一类人,他们头脑聪明也很能干,但却工作平平,甚至常出纰漏,究其原因,周围人的共同看法是,此人缺乏责任感。相反,另一类人并无过人之处,但做事却目标明确,坚毅果断,敢做敢当,事业有成,与其共事的人也很信任他,具有良好的信誉,分析原因也很简单。对人、对事、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可见,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必修课程,也是一个成功者的必备条件。
有位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美国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这12.50美元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美国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缺少责任心的孩子,往往对很多事物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比如,父母生病了,他不会问候而照样玩得开心;父母没回家,他任其冷锅冷灶从未想过做饭;他记不住父母的生日,不会帮家长接待客人,不会过问邻居小孩生病……似乎一切都以自己为中心,只讲自己吃好、穿好、玩好。这种缺少责任心的孩子,实际上是心理没能健康发育的表现。这样发展下去的话,他在日后的生活中,会形成自私、专横、冷漠和孤独的性格,更难谈上事业的成功了。
孩子缺少责任心,父母是有很大责任的。通常看来,把孩子当作“小皇帝”供奉是一个主要原因。所以,家长应从小抓起,认真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使他成长为对家庭、社会和自己负责的人。
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家中应明确哪些事情是由爸爸、妈妈来做的,哪些事情可由爸爸、妈妈帮助孩子做,又有哪些事情必须由孩子自己做。对应当孩子做的事必须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范围,在不同的年龄给他制定不同难度的目标范围,父母绝不要包办代替,不能总是替孩子承担责任。
2.家里的事,别人的事都应让孩子帮着做

应让孩子明白,光做好自己的事还很不够,因为他还是家庭的一员,是集体的一员,当然有责任协助做一些家里的事、集体的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家庭、对集体尽责,只有这样,将来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尽责。
3.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

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无论事情的结果好坏,只要是孩子的独立行为结果,就要鼓励孩子敢做敢当,不要逃避责任,应该勇于承担后果。家长不应替他承担一切,以免淡漠孩子的责任感。
4.要履行自己的诺言

教育孩子从小就应当言而有信,自己答应了别人,许下的诺言就要尽全力去履行,即使有些事自己不情愿但也必须这样做,因为这样做是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5.参加社会活动

在社会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做点事;带孩子参加社区的卫生,绿化劳动,鼓励孩子在幼儿园做好值日生等等。在社会活动的实际锻炼中,使孩子逐渐感受到自我存在的社会价值,形成并不断增强他的社会责任感。
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家长们应努力要求自己做有责任感的好家长、好公民,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办到的事,自己首先要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