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是什么 泥石流是怎么形成的?后果是什么?如何防治?

泥石流(mudslide)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这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泥石流是怎么形成的?后果是什么?如何防治?

1、地质条件

泥石流是水和土壤以及一些岩石等物质组成的自然灾害,因此,泥石流的形成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地质条件。

2、气象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水,泥石流的运动是需要水提供能量的。并且水也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成分,因此出现泥石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量的水分。

3、地形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因素也和地形有关,一般非常陡峭的地区以及高山地区才有可能出现泥石流。

治理措施:

1、农业措施

泥石流频发的地区种植大量的树木,这样不仅能促进绿化,而且可以预防泥石流的产生。

2、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也是预防泥石流的一个好方法,泥石流形成的三个因素之一是地形。因此,预防泥石流一定要就地论治,在泥石流频繁出现的地区要设置非常坚固的建筑。

3、危险度区分措施

专业人员应该将经常出现泥石流的地区划分为危险地区,并且这个地区需要禁止人类进入,国家只有进行这样的强制措施才可以避免泥石流对人类的生命带来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