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58岁自驾“出逃”阿姨苏敏(什么让婚姻破裂)

火遍全网的58岁自驾游阿姨苏敏,在自驾“逃离”家庭两年后,已经回家了。

两年前,苏敏冲着镜头兴奋又不安地说:“我要走出去,出去以后海阔天空,这次我该要为自己活着了。

离家两年,苏敏内心应该也期盼着老伴的脾气随着时间的流逝能有所好转。她也说如果两人还有感情,能各自收敛一些脾气或许这段婚姻还能坚持下去。

但结婚几十年,夫妻间各自的秉性习惯想必最是了解。所以苏敏肯定也想到过,即使两年过去,她老伴也很难有什么改变,因此才发怵回家。

果然,此次与老伴见面后,对方的第一句话竟是挖苦,“你还知道回来啊?(在外面)混不下去了是不是?”这又让她对老伴彻底失去信心,再次决定离婚。

对离婚一事,网上评论不一:

很多网友支持苏阿姨离婚,认为出去玩只能达到身体的自由,让心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但也有网友觉得苏阿姨一走两年,遗弃老伴,不孝老母,自私自利。

还有人说,不能只听一家之言,离婚是幌子,是为了博取眼球,吸引流量。

是不是背后团队操控,可以再议。但毋庸置疑,苏阿姨老两口的婚姻肯定是存在问题的。

对婚姻的体验如穿鞋,鞋子漂不漂亮,外人能看见;但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

要不要再穿下去,也只有本人取舍。

其实,暂且抛却苏阿姨和丈夫谁对谁错,我也不想直接站在道德角度谈这件事的对错。

只是,我想说这种状态其实是很多中国式婚姻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两个人原本已经不爱了,却依然在互相折磨的内耗中日复一日。

为什么很多婚姻离又离不掉,过又过不好?

首先,离婚的沉没成本实在太大了,双方捆绑在一起的经济利益、社会名誉、孩子抚养权等等,已经足以让想离婚的人望而却步。

其次,很多人离不开婚姻,本质上是他们根本无法独立。这里不单纯指的是经济独立,人格、精神上的独立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离婚意味着,你要亲手撕碎掉婚姻这层至少外界看起来很安全的保护膜,虽然当事人可能并不觉得安全,内里早已风雨飘摇,但在外人看来你就是安全的。

这离不开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和舆论环境,你有家庭有孩子就意味着你是正常人,别人就觉得你很幸福,虽然幸不幸福只有你自己知道。

那么,当你毅然决然的走向离婚的时候,就决定了你要一个人面对很多风雨和不稳定的社会环境。比如,非常现实的情况,身边人对你的指指点点,对你一个人带娃的言语同情。

更主要的是,离婚后的生活该如何规划,习以为常的生活模式一旦被打破,如何重建,也是一个需要你慎重考虑的问题。

这个时代相比之前,虽然已经对离婚足够宽容,但我们也必须承认,绝大部分人还是按照常态生活,还是在一段不知道该走还是该散的婚姻中举步维艰。

所以,我常说,于其让自己陷入这种两难的境地,不如从开始就选好人,或者用心去经营好婚姻,在婚姻出现问题的早期时候就及时亡羊补牢。

心理学上有个“破窗效应”,是指窗户坏了一点不及时修补,只会状况越来越糟。

所以,不要任由小事变大,分歧变成矛盾,直到不可收拾时才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那就太晚太被动了,还是要学会未雨绸缪,多思考,多决断。

所以无论苏阿姨离婚与否,对于一个花甲老人,对于一个给过我们诗和远方憧憬的引路人,我们作为外人,作为看客,都没必要过多评说,留下祝福即可,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