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妈妈冷风中带女儿路边卖干菜(大哥贡献自己一份爱心)

10月7日在吉林的一处路边摊,一位21岁的单亲妈妈带着自己的女儿在路边卖一些自己蒸煮晒干的干菜。

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们不会知道,这种售价看起来有点高的干菜制作起来耗时费力:需要人力先行收集,然后再上锅煮熟。煮熟之后再捞出,为了避免晾晒时干燥程度不一,且晾晒后容易收取,往往需要在晾晒时认真整理次序,摆码到位。

这位单亲妈妈的女儿在十八个月大的时候,已经查出眼睛有点毛病,影响今后的生活。

此时,她小小的女儿穿着七八十年代的老棉鞋,裹在一个比自己身形大出一圈的棉服里,瑟缩地蹲在冬日路牙的残阳里。

一位大哥路过,原本打算买上一斤干菜;但在俯身挑选的时候,旁边安安静静的孩子嘟哝了一声:“妈妈,我冷~”

大哥真是好人,听了这句话,略一思索后说:“你这里还有多少?我都买了!早点带孩子回家去吧!”

随着这一新闻的传播,能引起网友关注和共情的原因,无非是在单亲妈妈冷风中带女儿路边卖干菜的场景里,大家直观的感受就是心酸和苦难,而男子的出现和“还剩几斤,我全都要了,卖完了早点带孩子回家”的行为,无疑缓解了网友对阅读苦难后的不适感。

由此,在互联网舆论中,男子的慷慨解囊便升腾为消解苦难的美谈。而在男子被善良、博爱等赞誉包裹时,围绕共情背后的诡谲也被集中提及,买一次就能消除苦难?是共情还是作秀一时令人难以捉摸。

当新闻标题中密集出现以及渲染苦难的代名词成为主语后,无论真实苦难再详实,都为阅读者带来神经戒备和情感降温。尤其是在“单亲妈妈冷风中带女儿卖干菜”这类司空见惯的市井百态里,唤起公众对苦难的唏嘘显然是不够的。加之,诸多细节恰巧被人完整记录,以及视频记录者后续的苦难挖掘和描述,彻底将一个商贩形象转变成变成苦难倾诉者。

网友观点:

有网友评论说,好可怜这位单亲妈妈,还有在冷风中的孩子,天下还是善良的人多,好人一定会积攒好多福报,一生平安的。

还有网友评论说,好人有好报,给这位善良的男人点赞!多做好事也给自己积福报,为单身妈妈点赞!自食其力的女人。

也有网友评论说,要相信这个世界,好人还是很多的,做人要心存善念,也许一个善意的举动,就能让一个人温暖很久很久

对此屏幕前的小伙伴们如果生活中你们也碰到了这样类似的情况,你们会选择上前贡献自己一份爱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