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不重男轻女的地区)

10月12日消息,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报告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报告显示,出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2021年末,我国男性人口为72311万人,占51.2%,女性人口为68949万人,占48.8%,总人口性别比为104.9,比2012年下降0.2。从出生人口性别结构看,2021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3,比2012年降低9.4,出生人口性别结构改善明显。

在我国,有三个地方压根没有“重男轻女”的说法,生男生女一个样,甚至女孩地位还高于男孩。

这就是:川渝地区、浙江上海地区、东北地区


川渝

四川重庆原先就是一家,重庆直辖之后,川渝的关系也非常好,人文环境也没有改变。都知道川渝人吃辣很厉害,而且是又麻又辣。这里的姑娘也跟人们的口味一样——麻辣。

有个段子:怎么简单地判断川渝男人的家庭地位?

首先看孩子对长辈的称呼。正常称呼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们川渝方言喊的是:“妈老汉婆婆爷爷”母在前,父在后,称呼中就当仁不让地显示了女性不可撼动的首席地位。

其次是看做家务的情况。在川渝地区,穿着围裙下厨房的几乎都是男人。尤其是逢年过节一大家人团聚的时候,女人们摆几桌麻将打得热火朝天,男人们也聚在厨房边聊天边做饭,也做得热火朝天。

没有川渝男人不会做饭,而且他们的厨艺还整体比女人好。这不是说川渝女人懒惰不干家务,而是,川渝的家庭,不会将家务的重任全部压给老婆,男人会主动分担,且不会抱怨谁做的多谁做的少。所以,自然显得他们更疼爱自己老婆。

在婚嫁上,川渝地区也没有像别的省,特别强调彩礼,川渝生女儿的父母会提前给女儿备房备车备嫁妆,两个孩子要结婚,两个家庭都会出钱出力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稳定的小家庭,能扶持就扶持,从不会盯着男方可劲薅羊毛。

所以,川渝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从结婚起就是奠定好了的,非常有自信。

川渝男性还有一个亲切的外号,方言叫“耙耳朵”。意思是听老婆话的男人。川渝男性不觉得这个称呼是嘲讽,有人对他说“你这个耙耳朵男人”,他会笑得开心又幸福。因为这表示他爱老婆,宠老婆,家庭幸福,他是个好男人。

从人口比例上看,四川是全国唯一女多男少的地方。尽管大龄单女那么多,但丝毫不影响她们嫁人的底气和婚后的家庭地位。

以走婚的婚姻习俗被人们熟知的摩梭人,就是被称为“最后一块母系氏族活化石”的纳西族分支,它的居民就分布在云南及四川地区。

还有一个著名的母系氏族——羌族也在四川,羌族人最大的聚居地是四川省阿坝自治州的茂汶羌族自治县,其次还有汶川县,茂县,理县,黑水县和松潘县,还有绵阳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等。

不管是从女性人口基数上来讲,还是从文化上来讲,川渝女性的地位都是极高的。


浙江上海地区

就像四川和重庆一样,浙江和上海,一个是省,一个是临近的直辖市。

浙江人民会赚钱是出了名的。浙江女性的地位在国内那是相当的高。别的地方都是男人娶老婆,而浙江女性敢娶老公,甚至要求孩子随母姓。这样的上门女婿还大把人争先恐后呢。

浙江是我国商业化程度最高的省,经商的人很多。浙江男人自己都承认浙江女人非常精明,适合管账。男人坐门面,女人管账管进货是很普遍的现象。

浙商的厉害,全国人民都要竖大拇指。为什么他们那么厉害?因为他们善于学习,吃苦耐劳,不拈轻怕重。为了赚钱,什么苦都能吃。他们主张稳重,不搞浮夸,谨慎冒险,又节俭。虽然一开始起步低,但不轻易放弃,从草根把生意做成大树。他们不嫌弃产品“小”、“科技含量低”,以小做大,再不起眼的小商品在浙商的手里都能做大。比如著名的义乌市,就是以小商品起家的。

他们做生意不给自己设定模式,怎么挣钱怎么来,不重形式重操作,不搞轰轰烈烈的活动,强调平稳扎实和有效性。

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浙江姑娘们,自然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手里有了钱,人生的自主性就高,选择权也更大。不靠男人生活,甚至比男人还能赚钱,底气足,话语权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