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2022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秋连旱”是非常明显的,并且最受关注的鄱阳湖再次引发大家热议,在干旱的影响之下,鄱阳湖的水位也从8米以上,在10月下旬——再次回落到了7米左右,并且是再次跌破历史最低水位7.11米。截至10月23日8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降至7.05米。
水位下滑之后,也导致了湖床提前裸露变成大草原,湖里的鱼虾大量减少,这对越冬候鸟栖息觅食产生不利影响。
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在鄱阳湖干旱之下,出现了“反面”影响。那就是大量的游客涌入鄱阳湖,带来了“雪上加霜”的局面。
近日,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因长期无雨导致干旱枯竭,随处可见搁浅的鱼群。
鄱阳湖几个月没下雨,由于干旱,大量的鱼搁浅,濒临死亡。20多人组织了一个义工团,开车到湖边,然后再坐轮渡,把鱼运到了赣江里面。
网上到处都在宣扬这20多人的义举,可是很少有人注意到鄱阳湖的干旱到底有多严重。
我不是说这些人的“义举”不值得赞扬,我们在赞扬这些人的时候,是不是更应该关注鄱阳湖为何会出现大量的鱼搁浅,鄱阳湖的干旱到底有多严重,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关注这件事情背后,环境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鄱阳湖枯水有多严重?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竟消失了90%,水域面积也只剩往年的十分之一。
旱情之下,鄱阳湖的最低水位及水域面积屡创新低。10月5日,鄱阳湖代表站星子站的水位一度只有6.83米,低于历史最低水位0.28米。
今年系鄱阳湖自1951年有记录以来最早进入枯水期的年份。
鄱阳湖枯水日趋严重,造成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极为不足,引发的鄱阳湖生态、民生问题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城乡供水不足、农业灌溉取水困难、候鸟江豚生存受影响以及交通航运受阻等方面。
数百万人饮水安全受影响
由于鄱阳湖水位急剧下降,导致湖区百姓用水更加困难。沿湖359万城镇居民和44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其中从鄱阳湖直接取水的都昌县、庐山市、湖口县涉及人员过百万。
在鄱阳湖受枯水影响水质整体下降的情况下,水源地水质也变得更加不稳定,个别时间段甚至出现了劣于三类水质情况,居民饮水安全受到威胁。
鄱阳湖枯水关系到数百万人的饮水安全。
食物缺乏 候鸟或被迫迁移
2022年,鄱阳湖枯水期明显提前,碟形湖水量大幅减少甚至干涸,鱼虾螺蚌几近死亡,候鸟食物缺乏,且湖区水量不足,水质下降,总磷和高锰酸钾浓度大幅提升,这都严重影响鸟类分布和数量。
此外,湖滩长时间大面积裸露,洲滩出现太早,水生、湿生、旱生植物都过早生长,越冬候鸟来时,植被纤维化严重,同时由于湿地地表水不断下渗,湿地泥土变硬,导致鸟类迁移。枯水期鄱阳湖水质不佳,候鸟抓鱼视线不好,降低了捕鱼能力。
2022年鄱阳湖持续干旱,将严重影响候鸟生存、栖息、觅食、迁飞,预计冬季候鸟迁飞动态性强,呈多点散发态势,甚至与湖区沿线村庄农业空间、农民生活空间发生重叠或冲突。
江豚等鱼类生存受威胁
对于江豚来说,鄱阳湖枯水甚至威胁着它们的生命。鄱阳湖水位降低、水域面积减小,压缩了江豚的活动空间,加上蓝藻水华频发,江豚因缺乏食物饿死或搁浅致死的风险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