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星 : 晴朗的夜晚可以看到一道亮光在天空闪过,随即消失,这就是流星。因为在地球之外的星际空间中有无数尘埃、冰块或其他固体块,它们统称“流星体”,当它们绕太阳运行时,遇到地球并以高速度闯入地球大气,与大气摩擦而发光,这时便称之为“流星”。发光的轨迹便是流星体的运动路径,未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面,就叫做“陨星”。流星体之所以会撞入地球大气,是因为这些大小不一的天体在绕太阳运动中经过地球附近,受地球吸引力作用而接近地球,或者从后面赶上地球,或者与地球迎面相撞。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分子和原子碰撞而受热燃烧、气化、电离并发出光芒,有些大的流星体不仅发出强光还会伴随热和声音。流星的出现一般无规律,但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后半夜的流星比前半夜多。北半球下半年出现流星比上半年多,这是因为观察者所在位置朝向地球运动方向,地球和流星相撞而使流星出现机会增多。有时地球和流星体群相遇,会出现大量的流星,好似下雨并从天空某一点发散,这时称作“流星雨”。流星雨的名称便以那一点位置命名,如猎户座流星雨等。流星群也是绕太阳运动,于是它们和地球的碰撞也有周期性,有时也称为“周期流星”。有些周期流星是彗星碎裂后形成。所以研究流星除了对研究地球大气物理过程有意义外,对研究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也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