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敲响警钟 : 1986年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 电站4号反应堆爆炸,31人当场死亡,大 量强辐射物质泄漏,酿成一桩人类和平利 用核能史上的大灾难。在污染严重的核电 站周围的30平方千米区域,至少100年内 不适合人类居住。
该电站是苏联在乌克兰境内修建的第 一座核电站,共有4个装机容量为1000兆 瓦的核反应堆机组。事后证明,事故既不 是由设计不当,也不是由建筑不佳造成的。 当班人员的玩忽职守,违反工艺规程操作 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发生后, 苏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清除、掩埋 了大量污染物,并为4号反应堆建起了称 为 “石棺” 的掩蔽物,同时恢复了另外3 个发电机组的生产。
苏联解体后,这座尚在运转的核电站 给西方各国投下了深深的阴影。他们担心 当年的事故处理不当,会留下严重的后遗 症; 更担心仍在运转的那3台机组哪一天 突然出现问题。于是对已经独立的乌克兰 政府施加了强大的压力,同时也许诺若关 闭这座电站,将给予资金上的帮助。
2000年12月15日,乌克兰库奇马总 统终于下达彻底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 命令,这个引起众多争议的核电站就此寿 终正寝。
尽管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退出了历史舞 台,但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努力不应当遭 到否定。这是因为,核能成本低、效能高、 对环境污染小,更重要的是,比起石油、 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来,它的储量巨大, 后劲十足。因此,在一些发达国家,核能 已占其能源总量的30%以上。可以预见, 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更安全的低温核反 应堆新技术的成熟,人类一定能和平地利 用核能,安全地使用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