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少女妈妈村

海南的一个“少女妈妈”村,卫生院10个月内的108个产妇中,20岁以下的有19个,而且其中大多数都是生二胎。低龄婚育对少女意味着什么?正好前几天读到一则科普,在此转述:19岁生育的综合风险要高过35岁,14岁生育的综合风险甚至比40岁还要高。更别说过早承担家庭责任,几乎剥夺了少女继续接受教育的可能,扼杀了她们发展的潜力。问题是,这些浅显的道理,有谁不懂吗?

或许你也观察到了,近些年,一些貌似早该销声匿迹的丑恶违法现象在个别地方找到了滋生的土壤。童婚谈不上成气候,但绝非个例,而且明显看得出,地方职能部门除了处罚和教育,并没有多少有效的遏制办法。这恐怕不是简单的“贫穷”可以解释的。从这几年冒出的童婚事件、童婚现象中,我大致发现了一些共同的关键词:偏远,男女人口比例失衡,留守儿童。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落后的性别观念,在一些地区,女性依旧被视作工具和附庸。像小闲的家乡茂名,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广东省内都算表现不俗,但在坊间却素有“重男轻女”的恶名,尤其是农村地区。小闲家不算穷,对弟弟的教育并不马虎。但除了一直在精神上鼓励她的爷爷,家里人对“女孩子读书”这件事都很冷漠。父母在舆论压力下才给她转了3000元学费,姑姑因为她补课的时候不情愿按老师要求上交手机,就断定她不想上学、难管教,“那就嫁到别人家调教一下嘛”。乡村振兴,可不光是提升经济,在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尤其如此。就说遏制早婚、童婚现象,最有效的途径当然是发展教育,把弱势的女孩留在学校。不仅是义务教育,也要加大对高中教育的投资,以更多政策支持农村女性拓宽个人发展空间。